在金寨縣桃嶺鄉龍潭村的三年,是陳進祿人生中印刻最深的時光。期間走過的路,長過從前幾十年的路;期間做過的事,難過從前幾十年的事。
步行總數 笑傲全村
龍潭村位於金寨縣桃嶺鄉東部,梅山水庫上游,是一面靠山三面臨水的庫區一線村。這裏雖然山巒起伏、樹木葱鬱、湖水清澈,但基礎設施建設落後,交通不便,村民收入來源單一。
秀麗的景色,艱苦的條件,這鮮明的反差,讓陳進祿產生了想要幫助這裏村民的願望。“一開始我就走村串户,跟羣眾聊發展、聊心願。我們村有二十二平方公里,村組道路有四五十公里。我每天的步行總數都穩居全村第一。”
以茶興村 用茶致富
“村民要致富,產業做支柱。”龍潭村現有茶園3600多畝,做好茶產業不但可以帶動旅遊、生態、文化等產業融合發展,還能惠及茶鄉經濟和民生髮展。
前些年村民們也種茶,但收茶的人不多,茶葉價格普遍比較低。茶廠建起來之後,村民不但可以在茶廠就業,茶農們的茶葉也有了銷售保障。陳進祿告訴記者,“茶葉季的一個多月,大部分村民都可以通過採茶增加收入2萬元左右。”
現在的龍潭村除了茶葉,黑毛豬、家禽、蔬菜等產業也發展得如火如荼。
關鍵時刻 盡顯擔當
2019年龍潭村遭遇了嚴重乾旱。2020年疫情期間,龍潭村有40多人從武漢或者途徑武漢返鄉。同年盛夏,龍潭村又遭遇特大洪水。“這幾年的經歷真是很多,工作難度和強度遠遠超出過去幾十年。”事情越多越難就越需要擔當。
大旱來臨,陳進祿就組織羣眾打井,同時爭取上級有關部門支持建設高位飲水工程,徹底解決困擾羣眾多年的缺水問題。
疫情期間,他十幾天徹夜未眠,早晚巡邏、嚴密監控、全面排查,並及時調運蔬菜、大米、豬肉等生活物資,全力保障羣眾的生命安全。
洪災肆虐,全村多處出現坍方、滑坡,多條村組道路被毀,羣眾安全受到威脅,陳書記又是幾夜沒閤眼。查看水毀道路,組織羣眾搬離,調動多台挖掘機和剷車恢復交通;災後,又馬不停蹄查看農田水利受災情況並及時搶種補種。
一片赤城 一方百姓
腳下沾有多少泥土,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。陳進祿在龍潭村的三年,無數次的奔波和行走,沒日夜的操心和勞累,這些在別人眼裏可能太過辛苦,在他這裏卻很“值得”。“看到羣眾特別是困難羣眾生活過好了,是我最大的高興。”
一個好書記用一片赤誠造福了一方百姓!